泰州特产

泰州三麻:即麻油、麻糕和麻饼。泰州生产小磨麻油已有300多年历史,它不仅质纯、香浓、味醇,而且对延缓皮肤衰老和烫(烧)伤后的皮肤再生有特效。泰州生产麻糕历史悠久,尤其是“嵌桃麻糕”,素享盛誉。双色麻饼始创于清代,兼甜、咸两味,色泽金黄,质地酥脆,回味无穷。

烫干丝:泰州干丝以刀功见长,厚不足寸的豆腐干片成20多层,再切成细丝。细丝煮沸,碱水浸泡,浸泡时间必须拿捏到位,然后捞丝装盘,浇上佐料,淋点麻油,撒上姜丝、香菜、胡萝卜丝、花生米、榨菜丁,口感清淡顺滑。

鱼汤面:泰州鱼汤面汤浓、味鲜、面香。制汤的主要原料是鳝鱼骨和鲫鱼。将鳝鱼骨洗净入锅,少量猪肉煸透,再将炸酥的鲫鱼与鳝鱼骨一同入锅煮沸,改以小火再慢慢熬煮。鱼汤浓白似豆浆,鲜美爽口,营养丰富。

溱湖八鲜:溱湖出产的簖蟹、银鱼、青虾、甲鱼、“四喜”(大四喜:青鱼、白鱼、鲤鱼、鳜鱼,小四喜:昂刺、鳑鲏、罗汉、鲹鱼)、螺贝、水禽以及水生蔬菜等,统称为溱湖八鲜。溱湖八鲜大多单独加工,也可多种湖鲜烩成一道菜。

姜堰酥饼:油酥面团卷成多层次的圆柱形,横断数截,垂直拍扁,擀成饼坯。两片饼坯之间夹以火腿、笋丁、鸡丁、虾仁等所制馅心,捏实边沿,油炸成熟。其层次丰富,花纹清晰,色泽金黄,酥脆味香。

靖江肉脯:靖江肉脯制作技艺流传80多年,以新鲜猪后腿纯瘦肉为原料,经过分割整理,按自然纹理切成片状,再经拌料、摊晒、脱水、烘烤、切片、修剪、包装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,选料讲究,配方独特。成品肉脯方正、棕红莹亮,甜中带咸、咸而发鲜,兼有鱼、肉两者之味美,令人余香满颊。

蟹黄汤包:蟹黄汤包制作工艺复杂。文火煨化猪蹄膀皮,冷却成胶冻。剔取蟹黄蟹肉,剁碎猪腿心肉,与鸡汁、姜丁、蒜末一起拌入猪皮胶冻,制成馅心。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,皮薄如纸,透明见馅,稍一动弹,汤包即轻轻晃动,几近吹弹即破。品尝汤包要掌握12字要领:“轻轻提,慢慢移,先开窗,后吸汤”。

秧草烧河豚:河豚肉鲜味美,无芒刺且胶质浓厚,食之粘口,腴肥鲜美中略带些野味,滋味十足。泰州临近长江,河豚人工养殖和烹饪历史悠久。春季,河豚鲜腴无比,搭配清爽解腻的秧草,再在浓稠的河豚汤汁中泡少许米饭,一口下去就能尝到春季独有的至鲜美味。

黄桥烧饼:采用筋道面粉,传统工艺发酵,放入油酥,反复搓卷,包馅擀平,入炉烘烤。主馅是猪油,外加肉松、火腿、虾米、葱油、鸡丁、香肠等。烧饼外黄里软,不焦不煳,不油不腻,层层起酥,香脆可口。

沙沟大鱼圆:兴化沙沟大鱼圆已有300多年历史,以沙沟河湖中的青鱼、草鱼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。鱼圆制作时,须经过调味搅拌、甩打上劲、静置松身、油氽入锅、文火慢养等几个步骤。鱼圆外形圆滑、饱满,呈乳白色或芽黄色,里面肉色雪白,吃起来鲜嫩爽口、油而不腻。

中庄醉蟹:中庄醉蟹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明代,是兴化的地方传统名菜。其选用大纵湖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出产的大闸蟹,用传统的加工秘方和现代新工艺,经过二十一道工序醉制而成。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,制作工艺和配料秘方不断完善,从而使其加工出来的醉蟹色泽如鲜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且酒香浓郁,口感极佳,成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冷盘菜肴,亦成为馈赠佳品。

清炖蟹黄狮子头:泰州清炖蟹黄狮子头兼得猪肉肥嫩、蟹黄鲜香,白里透粉,汤色一清到底入口即化,肥而不腻。制作时将蟹黄狮子头生坯直接入汤锅中炖制,砂锅底垫入猪肉皮和猪排骨,大火烧开,小火慢炖。